WFU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龍來讀冊: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上)




引言



過去五百年來,自打從工業革命地理大發現後,西方(或說是歐洲)的發展大幅度的領先東亞。許多人都在討論為什麼是西方世界崛起,也有各種不同的假說,例如「槍砲、病菌與鋼鐵」的物種決定論,或是「西方憑什麼」的地理決定論,或是「殺戮與文化」的文化決定論。過去看這些書籍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一些覺得詭譎或不對勁的地方,直到看完「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才豁然開朗,決定一個社會制度之所以是富裕或是貧窮,關鍵在於制度




前語



這本書實在是太多人推薦,而又很厚,很久之前看的時候只覺得寫的有點繞,翻過就闔上了。(補充:這本書的寫作方式有點繞,他每個發展的陳述有點破碎,特別是殖民體系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以及為什麼最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等,前面中間提一點,後面才講開,所以在看的時候比較花時間,不過整個啃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感謝線上讀書會達人蚊子王以及羅輯思維台灣企劃人承翰的讀書會邀約,開始再翻開這本書,可說是解開我眾多的謎團,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Robinson)書中對於國家社會之所以富裕或是貧窮,用一個關鍵性的因素解釋,並且反覆把歷史細節抽絲剝繭的來討論分析,來告訴讀者,國家在經濟成功的差異是因為制度不同:決定富裕與否的關鍵是,政府制度究竟是廣納型還是榨取型


國家繁榮的關鍵:制度



廣納型(Inclusive,也翻譯成納涵)制度與榨取型(extractive)制度,是書中反覆強調,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持續繁榮,必須要是廣納型的經濟制度與廣納型的政治制度互相支持

所謂的榨取型制度,指的是少部分群體(通常這些人自稱菁英)控制的資源分配的權力,而相反的,廣納型的制度強調權力趨向分散與彼此制衡,且鼓勵多元思維。舉例來說,在榨取型的制度下,通常建立在所謂菁英與平民,而菁英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主宰資源的分配,也因此這些菁英在制定政策時,必定優先考慮本身利益,阻隔外部競爭,已達到資源壟斷的效果。

當然榨取型的經濟與政治制度,不表示與經濟繁榮無關,政治上榨取型制度達成低度的中央集權,而統治階級希望榨取更多也會創造經濟成長,雖然可能透過類似「利出一孔」的方式壓榨一兩代人,不過繁榮不會長久。

其關鍵有二,持久型的經濟成長需要創新,而創新與破壞性創造又密不可分,此時會在政治上產生權力結構改變,而在榨取型制度下,主要是犧牲社會多數人來成就自己,也因此,政治權力成為追逐目標,推力會讓社會推向政治動盪。


廣納型 vs 榨取型



而廣納型的制度,其基本概念是保護私有財產權,擁有權力的階級涵蓋由上到下,或許權力分配不一致,但是沒有任何階級可以壟斷權力,也因此,所謂菁英不能漠視其他人的意見,此時任何想壟斷的想法,都可能會觸犯其他有權力者,當權者無法施小惠而分化反對者,達到獨裁的效果,此時社會中的大眾尊重法律,共同認同遊戲規則,並且不容許規則被少數人制定圖利自己或是破壞。

廣納型的政治經濟制度與榨取型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會各自形成循環,廣納型的部份會因為開放性的制度以及彼此的權力制衡,產生足夠的社會信任,會產生良性的循環。

而榨取型的制度在不斷的被壓榨後,被壓榨者的反撲,上了權力位置後,又會因為既有路徑,而重複榨取者之路,但是反覆過程中,基礎建設破壞,社會信任無法建立,自然協助無法順利擴展。形成惡性循環。

其理論可以簡單的用下圖來表示(圖片感謝 Data Su,來源來自於 Daron Acemoglu演講,連結在此




這樣子看起來,簡單的來說就是:「榨取就是好壞壞,廣納就是好棒棒」,如果真是如此,伯羅奔尼撒戰役中,專制的斯巴達打敗了民主的雅典。在東南亞中,最富裕的是政治上最專制的李家政權新加坡,而如果廣納就是好棒棒,那為什麼殖民史中,最廣納的荷蘭不是擁有最多殖民地,而是英國哩?這些問題歡迎繼續閱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