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的運算法,把以前當家教時給學生的碎碎念重現出來,留個檔記錄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A4sTTviT/?
因為facebook的關係,又有一個以前家教學生來認親了!!
以前為了束脩的關係,教了很多學生
當然當時為了領束脩領的心安理得
我投注不少心思
在此很開心現在這些人還願意跟我聯繫
還算是給我一些顏面
過去我上課時有時會講一些屁話
這些屁話不見得是什麼人生大道理
但是或許你們現在看到會別有體會
今天一時興起稍微整理一下
- 考試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因為他有標準答案
而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除了宇宙自然定律
大多是人為設想出來的,所以了解出題目的人的想法很重要
當你了解出題邏輯,其實考試也就不困難了。
而人生很多時候,很多問題往往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 定志願要遠大
我請大家定志願時,有時有些人會不知道志願在哪裡
這時候我會鼓勵大家,盡量把目標定高一點
當年考試,我目標只有「台大醫科」
這樣子失常一點至少有醫科,失常兩點至少還有台大
我當時會用個例子,
目標月收兩億,目標達成就算只有1%
月收入至少還有兩百萬,
若目標兩萬,就算達成率100%也只有兩萬
後來我覺得有人用更洗煉的字句闡述我的想法
還出書了「瞄準月亮,至少射中老鷹」
不過如果可以,盡量把自己擠入強者的領域
這樣子你可以知道世界多浩瀚
也把自己的視野跟極限番好幾番。
- 月收入七萬,跟月收入兩萬的人差幾倍?
若你的答案是三倍半,不完全對
假設每個月生活費一萬五
兩萬的可以存五千,五萬的可以存五萬五
可以差到十一倍
與其節流,不如開源
念書也是如此,與及在想如何增進念書效率
不如仔細想想如何增加投入的時間
很多學生念書的時候不知道未來要幹什麼
(其實現在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未來要幹什麼)
其實不知道志向很正常,
反而有明確志向的後來才發現被片面的假象蒙蔽
這時候我會鼓勵學生,
如果你不知道百貨公司週年慶打折時要買什麼,
你先盡量存錢,到時候才不會發現你想買的但是預算不夠。
不知道要念什麼分數就拿多一點
可以選擇的志願也就多一點
若要我定義成功或失敗
我會說:「成功者是有選擇的人,失敗者是被選擇的人」
當然如何選擇就需要靠智慧了
這句話其實沒錯,當念書變成一種手段,學習就不太令人喜歡
但是等你長大後,你會發現你也不喜歡做報告,之後也不喜歡工作
準備考試的過程,重點不是看你喜不喜歡
而是在考驗你對一項任務準備的程度以及完成的能力。
若你不喜歡做這些事情,如何有效率的把這些任務完成
讓自己有多餘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當然,懶惰比不上勤奮,勤奮比不上迷戀
若你真的希望某個領域很卓越,你就想辦法對他痴迷
當然若你覺得你很愛,還是做不好,
只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你的愛不夠深,另一個是你愛的方法不對
很開心這些年過去了,看到每個學生都各自精采
有時或許跌跌撞撞,不過這也會讓人茁壯
有些人比我還早有妻有子,也有些人還在往夢想的旅程前進
也有些人已經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不管是東岸還是西岸 )
最後有一些老人家的歲歲念
首先是「要把錢看的很重要,不然錢可能在我們人生變得太重要」
財務自由是生活自由一個很重要的基本
其次是「要認真關心社會許多事件與議題」
等你們長大之後才知道,你們曾經是許多人教育操弄的白老鼠
或許有些問題一時半刻無法處理,但是關心注意才有改善的契機
再其次的是「保持求知慾與好奇心」
這會讓我們的生活增添不同趣味
最後也是最重要「老人家的話要聽,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意見」
也就是有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決定你要怎麼走
不同世代看到的東西或許有不同的視野
但是也會有各自的盲點
在我們父母的時候,或許不知道電腦是什麼
而現在年輕的小孩可能不知道電話原來曾經是有線的
甚至不知道手機曾經是有按鍵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台北市最繁華的地方是火車站前新光三越
在我大學還沒畢業,人潮就跑到東區101大樓
典範的轉移往往是沉默而且暴力的。
而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
廣泛蒐集資訊,謹慎思考
不要在意他人的閒言閒語(不管是否為好意)
看準方向,就勇敢的往前邁進
就算跌跌撞撞也活的精彩
回題,我只是個家教老師
兩萬的可以存五千,五萬的可以存五萬五
可以差到十一倍
與其節流,不如開源
念書也是如此,與及在想如何增進念書效率
不如仔細想想如何增加投入的時間
- 不知道志向在哪裡?沒關係,先存好買入場券的預算
很多學生念書的時候不知道未來要幹什麼
(其實現在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未來要幹什麼)
其實不知道志向很正常,
反而有明確志向的後來才發現被片面的假象蒙蔽
這時候我會鼓勵學生,
如果你不知道百貨公司週年慶打折時要買什麼,
你先盡量存錢,到時候才不會發現你想買的但是預算不夠。
不知道要念什麼分數就拿多一點
可以選擇的志願也就多一點
若要我定義成功或失敗
我會說:「成功者是有選擇的人,失敗者是被選擇的人」
當然如何選擇就需要靠智慧了
- 之前很多人說他不喜歡念書,不喜歡考試
這句話其實沒錯,當念書變成一種手段,學習就不太令人喜歡
但是等你長大後,你會發現你也不喜歡做報告,之後也不喜歡工作
準備考試的過程,重點不是看你喜不喜歡
而是在考驗你對一項任務準備的程度以及完成的能力。
若你不喜歡做這些事情,如何有效率的把這些任務完成
讓自己有多餘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當然,懶惰比不上勤奮,勤奮比不上迷戀
若你真的希望某個領域很卓越,你就想辦法對他痴迷
當然若你覺得你很愛,還是做不好,
只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你的愛不夠深,另一個是你愛的方法不對
很開心這些年過去了,看到每個學生都各自精采
有時或許跌跌撞撞,不過這也會讓人茁壯
有些人比我還早有妻有子,也有些人還在往夢想的旅程前進
也有些人已經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不管是東岸還是西岸 )
最後有一些老人家的歲歲念
首先是「要把錢看的很重要,不然錢可能在我們人生變得太重要」
財務自由是生活自由一個很重要的基本
其次是「要認真關心社會許多事件與議題」
等你們長大之後才知道,你們曾經是許多人教育操弄的白老鼠
或許有些問題一時半刻無法處理,但是關心注意才有改善的契機
再其次的是「保持求知慾與好奇心」
這會讓我們的生活增添不同趣味
最後也是最重要「老人家的話要聽,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意見」
也就是有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決定你要怎麼走
不同世代看到的東西或許有不同的視野
但是也會有各自的盲點
在我們父母的時候,或許不知道電腦是什麼
而現在年輕的小孩可能不知道電話原來曾經是有線的
甚至不知道手機曾經是有按鍵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台北市最繁華的地方是火車站前新光三越
在我大學還沒畢業,人潮就跑到東區101大樓
典範的轉移往往是沉默而且暴力的。
而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
廣泛蒐集資訊,謹慎思考
不要在意他人的閒言閒語(不管是否為好意)
看準方向,就勇敢的往前邁進
就算跌跌撞撞也活的精彩
回題,我只是個家教老師
比較像是協助各位發展自己的潛能
而各位也給我很多的回饋與反思
很開心與你們共渡在你們人生的某一段時光
也預祝各位的人生都各有自己獨特的風采
而各位也給我很多的回饋與反思
很開心與你們共渡在你們人生的某一段時光
也預祝各位的人生都各有自己獨特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