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龍來讀冊: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前言



感謝蔡校長的新思惟線上讀書會邀情來共讀《跨國灰姑娘》,這本書主要討論台灣的東南亞女性家庭雇傭移工,作者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藍佩嘉,很久的時間做田野調查,深入了解認識這些跨國灰姑娘,並盡可能地從各面向陳述她們在台灣或在母國的情況,是一本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書籍。

雖然這本書出版於2008年,但是許多面相現在讀起來仍是歷歷在目,當然可喜可樂的是,台灣外籍移工人權,雖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越來越受到保障。例如:就服法52條修正案通過。在台灣也有關心台灣東南亞移工的NGO :one-forty介紹影片



雜想



這本書雖然描寫家務移工與台灣新富雇主之間的聘雇關係,從台灣與東協國家之間的雙邊政治交易,到台日韓香港新加坡等國家移工的差異等,包括菲律賓,印尼,越南等不同國家來台移工的故事,許多故事太過寫實,情緒不時會受到影響,很難流暢的閱讀。

書內的種種描述,彷彿看到現代版的如何豢養一隻奴隸:古羅馬管理學聖經。也想起哈利波特中的多比,多比他所屬於的這個種族是家庭小精靈(House Elf),這是一種魔法世界中的生物,擁有一定程度的魔法,卻甘心成為巫師的家僕,以順從巫師的指令為榮。

同時也想到所羅門·諾薩普( Solomon Northup )的自傳小說《自由之心》(12 years a salve 同名電影),看到一半,對於這些家庭雇傭的處境感到罪惡感,不過想要爭取權益時,腦中也飄過《飄》中南北戰爭的情節,林肯解放黑奴時,女主角家也有「忠心」的黑奴並斥責該解放之舉是「大逆不道」。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本書涉及台灣本身會有即視感,而內容陳述又相當直白,像美國人看比利林恩一樣,使得自己雖然很喜歡這本書,卻會想要以一些故事或電影來轉移目光,或降低內心的不安。

當然,移工或許是全球化體制下,發展弱勢國家人民的一種樣貌,也或許奴隸制度在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狀態下,以這種方式存活。

但是移工絕不是單純的受害者,某種程度這是他們的一個上升階梯,我們也可以在書中看到移工運用各種策略,對抗雇主不合理的壓迫,找到自己人生價值目標,努力成為自己人生的自由人。


印象最深的



其實書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其實是第六章「屋簷下的全球化」,作者將雇主以及家務勞工個分為4種類型,這個分類其實不只在雇主與家務勞工之間,幾乎只要是雇傭狀態,這分類就可以適用。在書中作者因其詳盡考察,有許多實際案例描述。

其實台灣經濟一直不容樂觀,自己不免也想,萬一台灣經濟環境不能滿足,自己本身也必須成為某種形式的外籍移工時,自己如何界定角色以及自處,這章節也藉由不同類型的家務勞工遇到不同雇主的反應,提供自己應對的參考。(表格以及頁數如下)


家務勞動問題的癥結點



我猜,蔡依橙校長之所以舉行線上讀書會共讀這本書,跟新思維明年1/15的論壇活動《小孩長大二三事》有關,藍佩嘉副教授將在此天分享中產階級的教養矛盾,所以我想專注於家庭這個議題。

傳統社會下,男性負擔家庭經濟支出,而女性支付家務勞動,而時至今日,當男性的收入無法全然支付家庭經濟支出,使得女性需要出外工作,此時雙薪家庭無暇做好家務勞動,只好雇請外傭。

在書中第三章「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與第四章「跨越國界與性別藩籬」中,我們清楚的看到,在目前男性話語權為主體的家庭,家務工作被母職化,女性雇主雇用外籍移工與父權討價還價,在婆媳之間甚至女主人與外籍家庭雇傭之間的競合,家務勞動的階層化,以及孝道的外包等

我們清楚地得到一個結論,為何女人總是為難女人,因為「問題的根本在男人」

書中揭露四種曖昧的情境,包含家務勞動的女性化,外籍勞工的種族化,階級形構的國族框架,以及家( home )與家庭( family )之間的斷裂等,這些曖昧處境因而衍伸至少四種畫界實作,所以想要避免這些曖昧情境以及場景產生。

首先我們斷開家務勞動女性化的魂結,讓家務勞動的價值顯現,進一步讓家庭成員一起參與

家務勞動價值的粗淺計算

其實我們可以算一下帳,家務勞動—包含各種維繫家計,照顧家人與維持家庭再生產的勞務活動,不以愛的勞動為藉口,可以獲得情感補償的無形報酬為理由,給予低廉的薪水。

我們用最簡單的計算,以最低時薪 133 元,家務勞動往往會是 24 小時待命狀態,我們不算加班費,一天至少為 3192 元,為了方便計算,算 3000 元,一周六天 18000 元,一個月最少的家務勞動也有 72000 元。

也就是家庭成員(大多為先生)給不了另一半(大多為太太)至少七萬二家務勞動支出者 就無權迴避家務勞動 (這不包含水電瓦斯菜錢等家用支出唷)

甚至,如果家庭成員的原本收入更高,如願意為了家庭的品質,投身家務勞動,就應該支付他原本收入水平的報酬。家庭成員也需要定期為他們的勞動條件召開協商。

當然家務勞動全員參與時,在核心家庭成員或許沒有問題,但到世俗眼光下時,有可能會被指指點點 (男人為什麼要做家事,君子遠庖廚,家庭的根本是愛怎能用錢計算)

這時候問題的根本還是在男人,婆婆是先生的媽媽,搞不定自己的媽媽是先生的問題。至於岳母是太太的媽媽,所以通常只要知道自己女兒不需要承擔家務勞動要務,還是可以維持家庭關係良好時,通常會樂見其成。

其實自己從投身婚姻開始,就主動表達,若另一半能支付我相對應的勞動報酬,我很樂於從事家務勞動。而另一半為了下一代,主動願意投身家務勞動時,我除了希望另一半可以以兼職身分繼續維持在外工作,本身除了從事部分家務勞動,也支付相對應的家務勞動報酬給對方。

雖然曾經因此有一些歧見,但是最終能達到成員關係的再平衡,失衡的關係不會健康長久,而定期針對家務勞動召開家庭股東會議,這也是一種家庭成員間的樂趣。



若自己要聘雇外籍移工



雖然因為爺爺因為氣切,曾經雇用外籍幫傭長達三年,但是當時外傭是在呼吸照護病房照顧,並沒有從事家庭幫傭,而且自己本身其實在外地,並未有許多實際接觸經驗。

自己在家事相關事務上,是傾向用自動化的機器,如掃地機器人,洗脫烘洗衣機,洗碗機,甚至如自動摺衣機等家務機器,輔以不定期到府居家清潔服務等來減少家務勞動的強度。要求家中長輩定期施打疫苗,定期做健康檢查,以降低因失能需要家庭雇傭的可能性。

但是不免會想,自己會在什麼情境下,聘請外籍家庭雇傭。當然最有可能的就是,長者因為需要生活相關照顧,而家中無法提供充沛的勞動力,此外,隨著照顧小孩的相關額外勞動,或許將部分家務勞動外包,是讓家庭成員得以減緩壓力的作法。

我猜依自己個性,對待方式可能是採取生意關係的作為,但是被照顧者與移工之間的關係無法掌控。若是因為照顧小孩的瑣事太多,因而要聘雇外籍雇傭的理由,除了是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或許其勞動力,也可能會藉機讓下一代近距離接觸東南亞人民。

不過相處過程中如何避免因不對等關係產生刻板印象,如何相處等,這將會是個大課題。


結語



家庭是一個大課題,會有不同形式不同樣貌,需要成員用不同策略因應。

總之,非常推薦大家看這本書,會對外籍移工以及全球化經濟模式有細膩的理解,而自己若有需要聘雇外籍移工時,也會有更融洽的相處模式。至於男性共同從事家務的理想範本,我推薦一套漫畫《妙廚老爹》。

延伸閱讀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玥璘(各章內容摘要)
當家人角色需要《跨國灰姑娘》代理,家也變成了「職場」:台灣人筆下的外籍家事工眾生相 /廖明威(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學生,辯論員。)
跨國灰姑娘 台灣請不要虧待他/藍佩嘉

「我不是你的家人」香港菲律賓籍家務傭工吃飯的學問

後記



當天線上讀書會討論非常熱烈,蔡依橙校長本身一開始開場先是分析書籍的格式以及版面,探討相關的閱讀容易度,相當有趣,而後開始做書籍介紹,他自己的觀察也寫在《跨國灰姑娘》:東南亞幫傭在台灣的社會學觀察 當中。

王姿文醫師分享當中女性的部分,也分享與書中內文中與 《女力時代》的延伸討論,也期待她的紀錄。陳虹佑放射師除了分享過去醫院移工的一些相處經驗,移工與醫院醫療人員之間的權力流轉,也分享自己對於家庭勞務分工的期許。

陳偉挺醫師以雇主的身分分享了雙薪家庭將家務外包以及請居家保母的甘苦談,也對書中提到雇主想去除階級表達親感關係以及與家庭雇傭交流的描述感同身受。姚侑廷醫師分享他在眷村看到的一些老人雇傭的狀態,也期待他寫出 要不要為他/她學印尼話? 的續作。(心得在這邊,《跨國灰姑娘》讀後心得)

我自己本身其實知道外籍雇傭是現代全球化社會的一種狀態,而之間的相處也以多種樣貌存在,而自己在分享的過程中,不論是扯月薪嬌妻來提家庭勞動的產值化,或是提今天剛出爐的 羅輯思維:你是巨嬰嗎? 來提中國家庭中母嬰共生期的狀態,讓男性在家庭中的腳色被弱化等。

其實本質化是想要規避雇傭他人來從事家務勞動,除了自己本身對於奴役他人的罪惡感,或許是因為知道這會衍生許多不可抗力的問題,但是今天有兩個問題,我想最後自己來回答。

如果我自己雇用外籍移工,可能會參考 聯盟世代 (相關影音)的相處概念,除了讓她幫我們處理階段性任務,也想辦法為移工完成他的人生目標。

至於會不會出國做雇傭,則是要看經濟利益會不會造成足夠大的驅動力,如果經濟驅動力夠大,必須要出國做相關工作,以蝙蝠俠的故事做為比喻,我的目標可能就是成為偉恩家族中的阿福 ( Alfred Pennyworth ),甚至進一步朝盧修福克斯 ( Lucius Fox ) 之路邁進。

總之,這次有很多收穫,群體討論之下也有很多思考迴盪,收穫良多。